

整体流程:需求单阶段 ——> 需求评审 ——> 需求排期(技术方案设计)——> ui 开发——>联调——>发布测试环境——>跟测——> 测试通过(CR)——>发布外网——> 外网验证
整体流程

1.需求单阶段
自己看需求单,设计稿,明确疑问点和重点
2.需求评审
和开发、产品、设计等相关人员一起进行需求评审
3.需求排期
需求排期,技术方案设计 ——> 这个是重点
4.ui 开发
前端 ui 先行(可以自己 mock 一下数据,这时候还没有接口)
注:如果这时候已经有接口文档了,那么也可以直接按照接口文档来设计前端的功能和组件逻辑!
一般来说接口文档后端设计完了之后还要前后端一起进行一个评审,看看前端是否能够接受!或者有没有一些不合理需要改动的地方!
注:如果这时候有一些 UI 交互不明确的地方,可以单独拉产品去对一下 ——> 前端 ui 明晰的常见注意事项
比如常见的:
(1)tab 下面的框是否支持整体左右滑动(要用 swiper 实现)
(2)tab栏是否支持左右滑动(数量超过一屏),只要需要滑动的就需要单独出 ui
(3)背景图,图标,和描述文案等是走后台配置工具还是前端用配置的形式写成常量?
(4)有一些部分是否为动态的:比如进度条
(5)icon 区域这一整个 part 如果数量超过了多少行,怎么展示(固定行数,左右滑动/上下滑动;不固定行数,全部展示出来),排列 icon 怎么排列(一行一行排列,还是一列一列排列)
(6)有哪些需求并没有把ui详细画出来? 需要进行补充
(7)有哪些部分是静态页面的,可以直接走公司的静态配置,或者页面配置?前端就不需要进行开发了
(8)是否涉及一些上报,埋点?
比如可以这样说:@产品今天上午11点方便一起对一下需求细节吗,有些交互需要跟你确认下
注:开发过程中想要提交 mr 给导师看更改,就向仓库的 smaster分支 提交 mr,这样新增的和修改的就一目了然了,而且不用真的去合并,因为合master没有权限,就只是去 diff 一下修改的内容
5.联调
和后端进行联调(根据后端接口设计和接口文档)
注意:这里后端可以先给jce等设计,前端根据这个设计开发
联调的时候后端先把接口发布测试,前端先在本地调,调好了之后再发测试,然后让后台和产品先试用一下!
总之不管是测试还是正式环境都是后端先发布,前端再发布
注意:bingo 给的经验:前端交互没有做好的情况下,如果之前的协议已经定好了入参出参
可以通 postman 来模拟联调
也就是说如果后端做的快,前端做的慢,那就先让后台自测即可
如果前端做的快后端做得慢,就催接口,先一个一个联调,或者先拿到 jce 文件(接口文档)之后优先完善好前端的业务逻辑
6.发布测试环境
发布测试(更改需求单状态为转体验,或者转测试)
从需求分支合入uat(test)分支,提mr
更改需求单:

7.跟测
测试人员入测(跟测)
8.测试通过
(1)测试同意合流
(2)code review
可以向 master 分支提交一个 mr,申请合入master分支
在这个过程中找相关人员进行 cr,添加评论
注意:提mr进行cr之前必须要处理的常见问题:
a.删除本地调试用的代码和本地用的注释(和业务无关的都删掉)
b.jsx种没有进行逻辑判断不要加不必要的{}
c.如果jsx组件只有一个根元素不要加没有必要的<></>
d.开发环境时候注释的代码,一定要记得打开
5.还有一些常见编码规范,放在下面:
https://www.yuque.com/u37834985/lgziyw/wuo7dtguc2pfigep
注意:在 cr 改完代码之后,因为这里不走测试了,所以一定要保证自己改的是对的,不然会增加测试的负担!
主要检查:1.改完之后必须重新启动项目,看是否能启动 2.改完之后必须本地跑起来看是否符合预期
3.改完之后本地跑的时候多点一点相关的功能 4.在该项目本文件夹范围内,搜索改动的相关变量有没有哪些影响的相关点,有相关的都要去处理相关的代码,一个变量可能影响的范围不仅是本组件,子组件也很有可能!
10.发布外网
正式合入master分支
注意:发布外网要等后端先发,前端再发
注意:从需求分支提 mr 到master分支(注意不要从uat分支提,因为 uat 可能还有别人不想发布的新的代码)

然后有的项目是合并到master分支就自动构建,有的项目是打 tag 才自动构建
例如:
电商管理后台 项目使用 OrangeCI 进行自动化构建和部署:
- 测试环境: UAT 分支推送 → 自动构建 → 自动部署
- 生产环境: Tag 创建 → 自动构建 → 自动部署
生产环境通过创建 Git Tag 触发发布:
- 确保代码已合并到
master分支 - 在工蜂平台创建 Tag,命名规则:
vYYYYMMDDXX
11.外网验证(继续跟测)
各方关系:对于前端所处位置的理解
产品提出需求,需求单和UI稿
对UI稿和需求单进行熟悉,大概明确需求
和产品明确其想要的效果和需求,开发设计实现方案和评估技术可行性(在开发过程中也会)——> 若存在问题则需要和产品定一些兼容或者兜底方案 ——> 进一步确认需求,可能会涉及改动
和产品确认交互细节和边界情况,方便 UI 开发的进行
组内进行排期评估 和 重难点技术方案明确
和后端对接实现方案(如有特殊需要注意的依赖关系的地方),定联调时间
进行接口约束对接,联调,测试接口可行性和前端实现合理性和业务逻辑完善
转体验,产品提出问题,弥补对需求单理解不充分或者错误的问题
转测试,功能性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,边界极端情况UI问题或者报错,兼容性或性能在实现上的个别情况考虑不周的问题

